0%

2018已经过去挺远,趁着春节的时间,是时候梳理下2018年在金钱上的得失了。总的来说,这是很糟糕的一年,各项资产都在缩水和回撤中,年中的时候还购入了第一套房产,现金流直到年底才缓过劲来。先来看下大势:

上证指数:3307->2493(-24.6%)
恒生指数:29919->25504(-14.8%)
标普指数:2673->2485(-7%)

以三个市场均匀分布作为收益基线为:-15.4%

我的成绩

总结下这一年我的理财成绩:

  • 股票部分仓位46.8%,投资收益-8.2%
  • 基金部分仓位14%,投资收益-10.2%
  • 实体投资部分仓位30.2%,投资收益9%
  • P2P及互联网理财仓位9%,投资收益4.8%

整体收益率-2.1%,相比市场基线+13.3%,在这样的行情下貌似还可以,但如果按照年华8%的理想来考核,距离目标为-10%。

下面我分别从各种资产梳理下得失。

阅读全文 »

《浪潮之巅》一书,第一次开始看是在2013年的寒假,清晰记得在火车站候车时狼吞虎咽地读着一些章节,但后来却没读完放下了。

整个一月份贡献给了这本书,吴军的书总是知识点丰富,信息量大,虽说是一本六七年前的旧书,还是讲新技术和新趋势的,但读来却还是没有太过时,甚至书中一些关于未来的预测还在不断上演。

这本书从大的时间尺度上写了近一百多年的科技产业和公司,这个汹涌奔腾的时代造就了很多幸运的宠儿,他们被推向浪潮之巅,随着波浪顺当地漂泊十年,而后绝大多数又逐渐掉下浪尖,一波又一波新的公司又追逐起下一波浪潮。对于一家公司来说赶上一次浪潮不能保证它长盛不衰,而对于一个人来讲,一生能够赶上一次浪潮就足够了。

这本书读起来很流畅,但总结的时候犯愁了,确实无从下笔,我想重点说下书里影响深刻的三个章节。

阅读全文 »

新年刚过,部门给了个大福利——到广州参与微信的线下公开课,年底总结的时候还在说啥时候能够到广州悠闲地吃个早茶,没想到竟然这么快就实现了,虽然还是一样的匆匆,但还是抽空吃了顿广式小吃,也还算满意。

回归正题,喜欢微信这款产品这么久,这还是第一次近距离地接触微信的活动,本来满心欢喜想着应该可以听到Allen的现场演讲,但check-in后发现会议议程里并没有Allen的出现,低气压地度过了上午的半场,然而上午快结束的时候现场大屏幕显示:『今天最重要的一场演讲在晚上七点半』,瞬间get到了点,真的是峰回路转,原来是要给大家一个大惊喜。

总结下这次活动,说实话收获真的挺多的,对自己的价值观也很有触动。

阅读全文 »

用了几周时间学习完了得到上非常火的课程:香帅的《北大金融学课》,有两个明显的感触:

  1. 课是好课,由浅入深、成体系化地介绍了整个金融学的体系,收获非常多,尤其是有些基础但很容易被忽略的知识,都能够很好地查漏补缺
  2. 得到的这种课程无论是从学习时间还是学习维度上都比碎片化地看一篇公众号文章来得深度,当然学习效果也会更好。
  3. 但是这种方式相比于读一本书还是差点,究其原因是因为其课程的每一篇文章本质上还是一个碎片化的知识,是作者短时间内写出来的,而书籍是经过锤炼之后的产物,当然这方面香帅已经做得很不错了,她把全部的课件最终也分享出来了,用来学习和巩固非常不错。

整体来看,如果有书本我可能还是会优先选择书本的学习,碎片化终究不是学习的理想形态,得到这种形式更像是急功近利者和懒人的福音,毕竟读点知识总比完全不看好。

整理下学习笔记如下,以备后查。

阅读全文 »

一直以来我有在追一个podcast,播主是一位移民美国的福建籍华人,他从自己的视角观察美国和美国移民的一切,令人印象深刻的除了丰富的内容外,还有他特色的福建口音。他的节目不仅可以增长知识,还能够获得价值观层面的一些思考。

一直以来心里都有个美国梦,想着有生之年能够在美国或学习、或工作、或生活,毕竟那里是当今世界上最自由、生产力最先进的地方。自由君从他的视角来看各种类型的移民家庭的境遇,让我能够看到各种不同的平行世界,对于去到美国这件事情有了全方位的了解,从而权衡在什么时机、有什么样的积累的时候能够出去看看。

说实话这本书和自由君的节目有着比较大的重合,基本是把节目中的观点重新梳理成文,因为节目我不是从第一期开始追,所以看到一些之前没听到的观点,或者是听到但还是觉得很重要的观点,这里记录一下。

阅读全文 »

《穷爸爸,富爸爸》—— 一本非常好的财商启蒙书,这本书中的一些操作方法比如借钱倒手拍卖的房产,在当下未必可行,但整体传达出来的富人思维和穷人思维的异同点却让人获益匪浅。

作者有两个非常优秀的爸爸,两个人的事业都非常成功,且一辈子也非常勤奋,但其中一个终其一生都在个人财务问题的泥沼里挣扎,而另一个则成为了夏威夷最富有的人之一。这其中思维方式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作者从富爸爸那里学习到了最重要的六堂课。

阅读全文 »

《我们仨》这本书也是一直想读的一本,在陪媳妇生孩子的期间读完了这本书,坐在宝宝和媳妇的床边,想着以后也是『我们仨』了,着实是非应景。

断断续续看完这本书的时候是在等公交回家时,在寒风习习中潸然泪下,然而我并没有抹去泪水,只想让这感动的泪在脸庞上纵横流淌。这本书里的文字质朴得极致,但感情却真挚到极致,感动我的点总结一下,是这一家具有的以下美好的品格:

阅读全文 »

苹果公司每发布一款产品,都能够让消费者人头攒动;可口可乐只有一种口味,却能风靡全球百年;有一些游戏,能够在刚发布几天内就成为年轻人街头巷尾热议的话题。流行的产品背后一定有其深层的原因,切中这些要素的创业者能够获得指数级的增长,而违背这些要素的创业者往往会举步维艰。《疯传》这本书就是作者对流行因素的思考总结,一个产品之所以能够风靡,主要原因包括:

阅读全文 »

一、流水账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习大大的新年祝词点醒了我这2018年又嗖的一声过去了,还是照例回忆下这一年的所见所得所想。这一年总的来说充满了欣喜和希望,职场往前又走了一步,我们的宝宝也在年底诞生了,生活似乎汹涌着不回头地奔向了一个崭新的阶段。

阅读全文 »

北京市积分落户政策算是北京市给非应届人士落户的一个小口子,从2018年开始试行,这一年总计落户了6019人,对应的最低分值为90.75分,按照同分同落原则划线。以后每年大概也就是6000人左右的规模。

这是第一年,可以想见的是未来的竞争将会越来越激烈,最近仔细研读了加分策略,有一些心得和结论。

一、硬指标

主要包括:

  1. 持有本市居住证;
  2. 不超过法定退休年龄;
  3. 在京连续缴纳社会保险7年及以上;
  4. 无刑事犯罪记录。

目前看其余都没问题,只在等3达标。

阅读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