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想梳理下自己的人际关系很久了,一直没找到合适的时机。毫无疑问,我在人际关系上的处理不及格,主要原因自己剖析了下有三:

  1. 我不太会和陌生人交流,简单的搭讪、寒暄总是羞于开口,甚至有的时候想说个什么却死活找不到话题,很尴尬。
  2. 我不太会维系感情,很多事情总希望自己来,怕麻烦别人,渐渐地没有来往,老朋友就失去了联系
  3. 我也不擅长把共同工作生活的人变成朋友,总觉得身边的人不是一路人,只是一起走过一段路然后就各奔东西了,说白了日子过了但却沉淀不下任何关系

仔细想了想,造成这样局面的原因还是因为自己太不用心,最近读一本书《少有人走的路》里提及到爱这件事情的真谛,其中一点是爱是实际行动,是真正的付出,如果只是关注和喜欢,充其量只是一种感觉,称不上爱,爱是要全身心地自愿地付出(这本书等读完还会仔细总结)。

阅读全文 »

前面说到如何分析一家公司时提到一家值得拥有其股票的好公司一定是一家有护城河、长期盈利良好、成长能力突出、并且当前估值还算比较合理的公司。据此可以对应一个很简单的选股策略,我称之为“便宜货挖掘策略”:

  1. 盈利好:最近五年每年ROE均稳定在15%以上(A股定为18%,美股定位20%)
  2. 护城河:毛利率>30%(金融股等没有毛利率数据除外),净利率>20%
  3. 成长好:三年营收增长率>30%,三年净利润增长率>20%,三年每股净资产增长>20%
  4. 估值便宜:港股(PE<12.5,PB<3),A股(PE<20,PB<4),美股(PE<25,PB<6)
  5. 其他:成交量>50w
阅读全文 »

这篇日志起草的时候是2017年4月9号,距离现在已经过去快一年了,下决心学好英语的时间就更长了,算起来从初中学英语开始已经十几个年头了,英语问题却像个幽灵一直萦绕在左右。于我,这已经不是价值观层面缺失的问题,学好英语的好处和道理都懂,但就是缺少执行力,正好最近下决心好好健身,也打算把英语这个老大难问题拉出来一起解了,顺便磨砺下自己每天早起的习惯。三个执行力老大难问题摆在一块,我也是够有勇气的,坚持三个月,先立个flag在这吧。

这本书——《把你的英语用起来》是见到过的最务实的书了,没有长篇大论,有的都是经验技巧,还有非常贴近实际的资料推荐,着实良心之作,跟着它来学应该能行。

阅读全文 »

关于招商银行,一直很喜欢他们家的服务,虽然手头也买了点招商银行,但要不要长期坚持他家心里还是没有底,因此采用上篇文章介绍的五维度分析法来分析下。

这家公司的基本情况?主营业务是什么?

招商银行成立于1987年,是中国境内第一家完全由企业法人持股的股份制商业银行,是全国商业银行中的佼佼者,以其良好的服务口碑著称。公司主营业务结构也相对比较简单:

业务 收入占比 利润构成
零售金融业务 49.81 55.77
批发金融业务 47.34 41.66
其他 2.85 2.57

看到占比49%的零售金融业务却贡献了55%的利润,招行靠零售这点确实不容质疑。零售和对公两块业务相对来说比较均衡,其整体发展还是相对良性和健康的。

阅读全文 »

前面文章讲到学习了价值投资入门,但其实入门只是入门,距离能够深入分析一家公司直到做出投资还是不投资的决策还有一段距离。因此一直在寻找系统地学习公司分析的材料,直到在雪球上找到了边塞小股民的系列文章《如何分析一家公司》才豁然开朗,总结来说主要有这么几个方面:

这家公司的基本情况?主营业务是什么?

这是最基础的部分,一般对于熟悉的公司我们也未必直到它的全部业务内容和公司的主要思路,需要在财报、公司网站、百科上找到相关的蛛丝马迹。

阅读全文 »

用自身的体重进行锻炼,这个理念还是挺有冲击力的,作者是美国海军陆战队的训练师,主张让任何人在任何地点最有效地健身。在我的年度计划里,18年最重要的习惯是拾起健身这件事,其实我也不是偷懒,实在是每天事情太多,导致抽不出完整的两个小时到健身房锻炼自己,健身这件事逐渐优先级就降低了。这本书的作者告诉我们其实不需要那么久,每天只需要20分钟,就能让你更高效地保持健康,就冲这点我觉得这可能是我想要的方法。

我想起了若干年前在学校健身房,有位资深的教练解答我关于健身见效慢的问题时说:“其实你们不用经常往健身房跑,每天坚持多做几个俯卧撑效果就已经很明显了,你的身体比杠铃有效率得多”。当时不以为然,现在猛然发现知识竟殊途同归了。

这本书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讲了核心理念,说实话很颠覆,改变了我一直以来的看法;第二部分讲一些动作,具体做的时候可以翻书详细参考;第三部分是健身计划,按照这部分我尝试列出自己的计划来。

阅读全文 »

最近要去趟珠三角,顺便过道香港,想着正好趁自己还在30岁之前把自己和媳妇的保险买了,香港保险略有耳闻,但到底好不好呢?研究研究,总结如下。

需要配置怎样的保险?

去年丈母娘得了一场意外的重病,不幸中的万幸是还算无大碍,但是就深感保险的重要性,想着要把一家人保护起来,去年匆匆买了一年的医疗险,算是个临时保障。今年想好好研究下。

阅读全文 »

在《2017投资总结》中说到,其实最好的基金是主动型的基金,面对纷繁复杂的市场,其能够用灵活的策略来进行管理,虽然需要缴纳一定的管理费,但和能够得到的收益比起来还是在承受范围内,再加上如今很多互联网平台对基金申购的手续费打折,其实是很方便也很划算的。

为什么巴菲特会说买主动型基金不如指数定投?

正好最近有一些感悟,其实巴菲特老爷子说这话是有背景的,在美国基金市场,有两个地方和中国存在巨大的差异:

  1. 申购手续费贵很多,一般主动型管理基金申购手续费在2%-3%,有的甚至更高,每年都付出如此高额的手续费势必会影响到累计的收益。
  2. 美国整体金融市场活力会强很多,金融工具也会复杂很多,主动型基金的基金经理往往也会动用这些带有杠杆的工具,用得好的时候自然收益率狂飙,但一旦遇到风险其回撤也是很吓人的,而且这时候往往没有足够的现金去加仓,因此容易出现亏损。
阅读全文 »

这篇文章原先有个比较俗气的名字:如何找到一个稳定且能够提升自己能力的副业?后来我把它改掉了,主要是因为:

  1. 想搞个副业的一部分原因确实是希望能够多增加一些收入来源,一来补贴家用,二来能够让自己不依赖工作也能有生活下去的保障,但如果纯从金钱角度考虑,这事就会变得乏善可陈。
  2. 其实本身我的主业就是自己喜欢的行业喜欢的工作,因此不存在副业是为了逃避主业的问题,其根本动力还是在于希望在职场外也有能够增加自己阅历的一些经历,能够弥补职场上锻炼不到的那部分能力。
  3. 拓展开去,这件事情就变成了:在闲暇时间,通过做不同于主业的事情,增加不同但急需的能力,为长期的人生规划提供动力,顺便可能能够丰富现有的收入结构。
阅读全文 »

古典老师是个人成长领域的专家,这本《跃迁》可谓是其对于这个时代精英成长的指南针,所谓改变行为先从改变意识开始,这本书在介绍具体的方法论之外,把一些思维层面的事情也介绍清楚。但书里的道理是一方面,真正能够做到一点一点落实到行动上才是最重要,恩,知行合一,这也是巴菲特老爷子教我们的道理。

这本书主要讲了四个方面:

  1. 超越个体努力,借助社会杠杆成长为高手
  2. 停止单机式学习,成为联机式学习者
  3. 跳出平面思维,创造性解决问题的系统思维
  4. 摆脱农业思维,进行高手的内在修炼
阅读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