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这本书堪称是现代管理学的灵魂,一直以为这是本大部头作品,没想到却仅有短短100+页,这本书讲的其实都是很浅显的道理,却条理清晰,逻辑通畅,读来酣畅淋漓。也许真正经典、真正实用的东西本来就不复杂,只不过我们在使用的过程中把它整复杂了。

澄清

首先是澄清了一些概念,比如管理者为何必须卓有成效,这和传统的体力劳动向脑力劳动转移的趋势有关系,知识工作者的效率没法用量化的方式来衡量,必须本人管理自己,自觉做出贡献,所以不管是不是管理者都得卓有成效。

其次卓有成效这件事情是可以学习和培养的,是可以形成习惯的,只需要时刻记得并践行下面这些要点。

阅读全文 »

依稀还记得年初在即刻上添加下“今年的时间进度变更提醒”这个主题时,还是在10%的进度上,而现在时间咻地就迈过50%了,真是感慨时间这东西太绝情,丝毫不会顾及你的感受停留一刻。照例在这时候回顾下这半年的事情,为下半年做好准备。上半年主要做了这几件事情:

  1. 坚持阅读,上半年利用上下班的间隙读了十本书,涉猎经济、教育、技术、学习等多个领域,每次读完后后会在博客上进行记录。这种拆书的方式虽然废了点时间,但是目前看是最适合我的方式。下半年还得看更多的书,一点一点把原先wish list里的书都消灭掉。
  2. 开始写博客,这其实是多年前已有的习惯,但自从研究生后就丢掉了,关于生活和工作,能够给别人看的记录下来,自己以后也能回味,不能给别人看的写在Day One里,总得有东西证明自己活着,对吧?但上半年记录的东西还局限在阅读以及技术折腾上,没有系统性学习、深度学习、深度思考方面的内容,下半年还得扩展。
  3. 开始了健身,锻炼身体后,精力会显著充沛起来,上半年虽然只坚持了几周,后面工作太忙废掉了,但总算捡起来了,下半年坚持:没时间小锻炼,有时间大锻炼的原则,把身体搞好。
阅读全文 »

去年下半年开始关注曹政的公众号,他算是为数不多纯在互联网行业浸淫多年至今还持续分享经验的前辈了,关于行业内发生的事件总有独到的观点,这一行虽也没有多少年,但资历和经验也同样重要。虽说《你凭什么做好互联网》这本书大部分都是曾经其在公众号上的内容,但是因为我关注较晚,很多内容都没读到,直接买了这本实体书整体读下。

书的内容其实是广而碎的,这也是微信公众号阅读本身的特点所在,优势是能够及时地抓住热点,对于当下发生的事情能够看到别具视角的观点;劣势是其实整体的知识并不深刻,如果需要了解得更深入还得延续文中提到的一些点进行深入学习。对于我来说呢,算是开眼界的不错信息源。

这里记录下几篇觉得有共鸣的文章的核心观点。

阅读全文 »

这本《如何高效学习》(Learn More Study Less)总是在各种学习方法推荐书单中看到,作者很牛逼,高中几乎课下不学习,拿到了全班第二,大学每天学习不超过两个小时,却又成为了麻省理工毕业最快的学生。他把自己的学习方法总结成这本书。

拿到书的时候惊了下,比想象中的要薄很多,这么简短的书能够解决学习效率低下的问题?一个周末翻完这本书,心里又惊了一下:感觉也没什么独门秘籍啊!后来仔细想想,学习这件事情哪有什么捷径可言啊,作者很可能比别人的吸收速度快了一些,记忆能力强了一些,书中所说的这些方法还是在吸收了知识之后才能够深度去做的,如果只按照这些方法,那可能就取错经了。

阅读全文 »

吴军老师的《浪潮之巅》,去年中秋的时候就读完了,但当时还没养成读完随手记的习惯,又从书架上拿下来回味了下,还是一如既往的酣畅淋漓。同时也惊讶地发现书中很多论点都已经忘掉了,这也进一步说明写读书笔记的重要性,书要越读越薄,读完沉淀下来才是自己的。

这本书主要回答了这样一个问题:硅谷为什么能够成功?

阅读全文 »

读完了KK三部曲最新的作品:《必然》,这本书是对未来科技生活的展望,不知道是翻译的问题还是KK的文风变得意识流了,说实话挺难结构化地理解这本书的,为此我不得不读完一章就用脑图的方式记下概要,不然读完之后很快会忘掉。

阅读全文 »

最近花了差不多大半个月的时间读完了《学会提问》,老实说这本小小的书没想到要花这么长时间,这本书早在读书的时候就听人推荐过,说是批判性思维领域的经典,读来果然是受益匪浅。

其实这本书的题目容易让人产生误解,这里并不是讲的关于“如何提出一个好问题”的知识,而是讲的关于我们每天接受到的各种各样的观点,我们怎么去解读和吸收的技巧。只有这样,当我们自己去传播知识的时候,才能够更好的向受众提出论点并解答问题。

阅读全文 »

最近有些焦虑。

周三的时候,白天焦虑到不能工作,心里很乱;周六晚上又开始疯狂焦虑,夜不能寐,两三点才睡着。关于工作、未来、房子、家庭,一切一切向你涌来,这种情绪没办法摆脱也没办法转移,只能凭自己慢慢消化。

以前看过一句话,其实我们的人生中99%的焦虑都是多余的,那些当下非常担心的事情,可能过几个月之后发现其实并没有发生。我也想把这些焦虑源写下来,倒不是真是为了验证上面的结论,写下来的时候内心可能对一些事情会更坚定一些吧。

阅读全文 »

我的RSS订阅列表里一直关注着一个理财微信公众号:三公子的人生记录仪,这个生活在三线城市的公务员姑娘,用差不多五年时间,凭借着自己不算高的收入和勇敢的理财尝试,积累起了人生的第一个一百万。她在公众号里还在持续分享着自己的故事。

而这本书《工作前5年,决定你一生的财富》是她将自己的经历整理成的一本书,某日在海淀图书馆闲逛的时候偶遇,便借来读一读。

说实话,这本书已经不适合现在的我,其中主要介绍的是关于初期的财商建立以及基础理财技巧,适合小白入门阅读。于是我草草翻阅了整本书,还是找到一些共鸣点,结合自己的感悟记录几个要点。

阅读全文 »

这个月厂长出了本新书-《智能革命》,青年节这天还在厂内还搞了个不大不小的发布会,顺便发布了狼厂新的使命 - “用科技让复杂的世界更简单”,扩展了原先的“让人们平等便捷地获取信息”。这个新使命其实我是很赞同的,现在的各种科技产品往往都承载了太多的功能,虽然很多产品经理都崇尚着乔帮主的极简主义思维,但做出来的东西还是越来越复杂,大概也是因为需求越切越细,用户的胃口越来越刁钻了。但殊不知在我们能够熟练掌握各种新工具新事物的时候,我们远在家乡的父母却可能离这个世界越来越远,哎~

且不说这个使命了,聊聊这本书吧。

通读这本书,其中最具价值的部分竟然只出现在前半部分,我猜想这可能和这本书的组织方式有关,虽然封面上标着作者是Robin,但以他的时间估计是不足以写出完整的一本书的,很有可能前几章是他主笔,后面几章是按照他的思路找高管代写的,很容易读出这种思路和文风的割裂感。这里把比较值得读的几个部分整理下,已备后查。

阅读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