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本周三一大早微软通知了PM实习生的offer,兴奋之余想静下来梳理下这一路的经历,留给自己也分享给有需要的人。

为何选择PM

PM全称是product manager或者project manager,不同的公司可能会不一样,个人理解这两种有略微差别,前者注重在前期产品调研,提出产品的可行性设计方案,后者侧重在产品开发过程中的项目管理。不过微软的PM不是这两种中的任一个,称为program manager,下面会单独介绍。

关于为什么会选择PM。其实自己对于将来做什么工作也有过一段迷茫期,尤其是到研究生以后,我的方法是:“去尝试可能的选项吧!”排除法有时候也是一个很棒的方法。当时摆在我面前的应该有三个选项:1. 读博,毕业后从事科研工作。2.努力做一名优秀的程序员。3.从事和管理有关的工作,转成非技术。本着排除法的原则,我先尝试把自己丢到纯科研环境下去push自己(研一暑期在中科院研究所的实习),发现这不是我的兴趣所在,我没办法从纯学术中找到乐趣,也找不到未来的方向。然后我机缘巧合做了一个网站系统开发项目,按理说我对这种偏前端和应用的事情会更感兴趣,可是一个学期过去,我发现当把自己丢进一个纯编码环境下,虽然用自己的小聪明克服各种困难会带来一点点成就感,但是我始终无法回答自己一个问题:等到自己码不动代码的时候何去何从呢?转管理么?那为何不一开始就给自己一个锻炼的机会呢?

阅读全文 »

作者是Facebook早期员工,开创了Facebook的支付安全和客服工具,参与塑造了Facebook的文化与价值观。作者在这本书里面表现出来的真诚难能可贵,从中可以了解到Facebook甚至是硅谷公司的方方面面,实在是一本干货。作者归国后在做天使投资,用自己的知识和人脉来帮助国内的创业者,这实在是人生的另一高度了。

关于扎克伯格

扎克伯格是一个很棒的CEO,李开复在这本书的序里面说:“Google,Facebook都属于快速成长的公司,但是前者的创始人自身成长速度无法跟上公司的成长速度,不得不从外部引入CEO,而扎克伯格却能和Facebook共同成长。”一个公司的文化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公司刚开始的那几个人,因此扎克伯格的作风影响了公司文化。他在公司内部知无不言,公司对内完全透明,这就为员工的融洽相处提供了氛围;他又很上进,每年一项新的挑战,比如学习中文,持续编程等;同时关心用户体验细节,指明产品的发展方向。这样一个CEO是难得的,也是值得学习的,同时指出Social Network中只有2%是真实的。

阅读全文 »

简短的读后感

利用这个寒假读完的一本书(2周),看书的速度还是太慢了。

很好的一本入门书籍,作者曾经在华尔街工作多年,对华尔街的金融模式以及华尔街的内幕很是了解。总体来说作者在书中体现出来的观点比较保守。

作者在序里面提的态度我很是赞同:让一切回归常识。在金钱管理上,专业人士未必高于门外汉,那些听起来就不靠谱的事情往往都是个幌子。作者还着重强调了投资和投机的区别:投资的收益来自于投资产品所产生的财富,而投机的收益,来自于另一个投机者的亏损,换句话,投机是一场零和游戏。投机就如同进入赌场,往往都是一人赢,两个人平,七人亏的场面,因此,多投资,少投机,对自己的投资往往才是最好的。

阅读全文 »

姑且称为读书笔记

听说柴老师出书了,我是第一时间买来的。这本书写的是如此的流畅,以至于拿起就放不下,很快就读完了。读完之后想写点什么的时候发现自己无从下笔。就摘录摘录书中的句子吧,大部分都引起了我很大的共鸣。

我很喜欢序言中交代的写这本书的态度:“我试着尽可能诚实地写下这不断犯错、不断推翻、不断疑问、不断重建的事实和因果,一个国家由人构成,一个人也由无数他人构成,你想如何报道一个国家,就要如何报道自己。”人总是不成熟和愚昧的,必须要一点一点改掉身上的怪毛病才能达到人生的另一个境界吧,正如卢安克所说:“如果那么容易改掉弱点的话,还要这么漫长的人生干什么呢。”

阅读全文 »

一、总结

豆瓣链接:http://book.douban.com/subject/11509401/

这是买了Paperwhite之后完整看完的第一本电子书,也是第一次花钱买电子书,感谢多看阅读,正版书的体验确实棒!

这本书看完之后的体会也确实感觉值这个价。正能量是一个最近老是被提起的词,这本书从专业心理学的角度剖析了正能量的本质——“表现理论”,而这一伟大的理论始于十九世纪的实用主义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表现理论"颠覆了以往性格决定命运说以及传统的情绪导致行为说,其认为行为导致了情绪才是真理。

书的末章总结的很好:

这一简单的理念激发产生了一系列快速、简单、有效的方法,帮助人们变得更快乐、摆脱焦虑和抑郁、坠入爱河,并且永远幸福地生活在一起、打败拖延症、延缓衰老。这些所有的方法都不需要改变人的思维方式。相反,正如威廉·詹姆斯一个世纪前所说的一样:“如果你想拥有一种品质,那就表现得仿佛你已经拥有了它一样。”它们都需要你突破旧有的条条框框,改变自己的行为方式,最终激发出内心的正能量。

阅读全文 »

总结

豆瓣链接:http://book.douban.com/subject/5386169/

这套丛书(封面一只萌动物)给人的感觉向来是比较晦涩难懂,但是这本读来却很轻松,与其说作者很幽默,不如说是译者翻译的很棒。

介绍了很多HTML5的基础知识,真的只是基础,看完之后估计还是不会写HTML5的网页,但是看一个HTML5的网页源码应该不成问题。书中讲IMG标签由来,HTML5标准发展以及介绍视频编码的基础,这几部分令人印象深刻。像上次一样,用思维导图整理了读书笔记。

现在看来这种整理对我的直接意义是:我又可以很有成就的把这本书还到图书馆了!

思维导图

查看大图
源文件

英文原版下载

点我!点我!

感受

尝试着第一次用思维导图的方式来写读书笔记,思维导图确实是比传统的条目式笔记来得逻辑更清晰一些,也参考了一些网上的例子,希望之后再进步。

《写给大家看的设计书》听说很久,真正看的时候才发现其实也没有什么太出彩的地方,大多数的东西都是常识性的。不过很喜欢书中的一句话:“一旦能够说出什么东西的名字,就会很容易注意到它”。根据这个原则,作者创造性地把设计原则归纳为四条:亲密性、对齐、重复、对比。依据这四条也确实可以应付平时的日常设计了。

其他的部分更多的应该是一些案例和提示,关于如何设计一个企业统一的标识和各种相关物品(应该就是VI系统)。

关于字体的部分我很喜欢标题:字体与人生,字体有很多种类别,很多种形态,也许就像不同的人生吧。其将字体分为五类倒也是第一次听说,基本上现在可以按照这五类将字体做个分类吧,也算是读完这本书最大的收获了。

思维导图

查看大图

原始思维导图下载

扫描版书籍下载

点击这里

豆瓣链接:http://book.douban.com/subject/5376384/

概述

最近一直纠结自己将来能做什么样的工作,似乎生来就是个对什么都感兴趣却不能把某个技能掌握到很透的人,这样泛泛的性格似乎注定了不能耐下性子来做技术或者做研究,即使可以做自己也应该会苦恼终日无聊的生活吧。从这个角度上来说,似乎PM这类的工作更加适合我,可以和各种人接触,负责一款产品,带领一个团队,而且这个过程中锻炼出的人的责任感应该是我目前最缺乏的能力了。

接触到这本书还有个重要原因是作者王坚是我的校友,糗事百科的创始人,一名资深的腾讯出品的PM,听听学长的经验大概可以让自己对这个行业有更加深刻的了解吧。

书的条理比较清晰,一个个生动的例子非常吸引人,作者分享了在腾讯的八年以及创建糗百的痛并快乐着的过程。

书籍内容

分三个部分,大体是先介绍PM这个职业,再介绍一款互联网产品的诞生中PM的工作,以及PM自身的修养。

简而言之,PM的工作就是以创造用户价值为使命,并且时刻为产品的发展负责。

第二章中Copy to China的论调有很大争议,作者认为这是合情合理的,而且从现状来看貌似成功的案例都是以这种模式存在的,可是是不是应该思考下这种模式的合理性以及这种模式的弊端,借鉴真心不等于Copy,我想这也是国内互联网行业一直面临的创新瓶颈的原因吧。

一款产品的诞生要经过很多阶段,一开始的概念过滤,以及寻找原型和最佳实践,获得投资,进行项目管理,关注用户体验,持续跟踪和分析,更新,分析对手情报等。

相比于第二部分我更喜欢最后一部分的内容。一个优秀的PM应该是:

  1. 可以给团队带来正能量,保持团队兴奋度。
  2. 足够而有效的沟通很重要。
  3. 创新的思维很重要。
  4. 个人自省和持续学习。

其实这本书很适合做为了解PM这一行的第一本书,书后提供的足够多的资源可以让我持续学习,这些资源涵盖了方方面面,有书籍,漫画,网站,软件等。路还很长,慢慢熟悉这个方向吧。

概述

不得不说自己看书的速度真的很慢,这本《锋利的jQuery》看了整整一个月。不过话说回来这本书真心很赞,讲得很基础很全面,同时代码部分也基本没有错误。看完这本书基本上应付一般的网站特效以及理解别人写的jQuery代码一般是没有问题了。

jQuery确实是个很棒的前端库。因为javascript的出现,前端网页可以彻底地分为三个部分:内容(html),样式(css),以及特效(javascript),但是其自身也存在着问题,如复杂的DOM模型,浏览器兼容性差等,jQuery完美地解决了这个问题。

使用

使用jQuery只需要简单的下载jQuery插件,并引用到html中即可。一个最简单的例子如下:

1
2
3
4
5
6
7
<script src="../scripts/jquery-1.3.1.js" type="text/javascript"></script>
<script type="text/javascript">
//等待dom元素加载完毕.
$(document).ready(function(){
alert("Hello World!");
});
</script>

其中$(document).ready()函数很重要,所有的jQuery代码都写在其中。其在DOM加载完成后执行(网页素材如图片等未必加载完)。

书籍结构

第二章:jQuery选择器,选择器类似于css风格,但是又强大很多,有各种过滤选择器,以及加强的表单选择器,这部分得不断在实践中增强了。

第三章:DOM操作。DOM其实描述的是一个网页的标签树,这也是jQuery的魅力所在,可以很方便地操作一个网页的html文档,从而实现动态的增加或者删除网页上的内容或者是css样式。

第四章:jQuery中的事件和动画。jQuery中动画的根源是animate()函数,其可以实现包括移动,显示,缩放等操作。

第五章:jQuery对表单、表格的操作及更多应用。这张主要是对文本框、复选框、下拉框等的操作。同时介绍了表单验证(后面介绍可以直接用插件来做)以及表格的隔行变色。还介绍了网页字体动态调整的方法、网页皮肤实现以及网页选项卡的制作。

第六章:jQuery与Ajax应用。Ajax又是个水很深的东东,提供了很棒的无刷新体验,典型应用时Gmail。jQuery貌似把Ajax封装的很好,不用去管XMLHttpRequest的兼容性问题。简单理解为通过Ajax将所需参数提供给服务器端(通常是一个php文件),php文件返回静态文件,可以是html文件或者xml文件,或者json文件,然后再将其转化成html嵌入到当前页面中,提供无刷新的网页体验。主要有get和post两种和服务器通信的方法。或者使用更底层的ajax方法来执行ajax函数。

第七章:插件的使用和写法。介绍了很实用的表单验证插件。以及比较有用的jQuery UI。而插件的编写则是更高深的知识了,这本书也没做深入的介绍。

第八章:一个综合性的例子,前面的内容都看过了,这个例子也能很轻松地看懂了。做一个网页需要的知识还是很多的。

另外还有一些工具,如Firebug的使用,各插件的API在附录里都有介绍。

本书电子版和源码下载

http://pan.baidu.com/share/link?shareid=126346&uk=2936330933

前言

最近很流行的番茄工作法,我也赶潮流学习了下,看掉了这本书:《番茄工作法图解》,我看的是英文版《Pomodoro Technique Illustrated: The Easy Way to Do More in Less Time》,原因是中文版的电子书下不到,电子版地址。豆瓣链接:http://book.douban.com/subject/5916234/

关于番茄工作法

其实番茄工作法并不是一种单纯的方法,要结合GTD来使用,其基本思想就是利用一个小小的定时器,专心致志地做好一件事情,直到定时器结束。

其推荐的时间长度是25分钟,休息3-5分钟,再继续下一个定时器。每完成四个时间片的时候就休息一个比较长的时间。

关键

番茄工作法的精髓在于时间片是一个最小的单元,其不允许被打断,若被打断则该时间片宣布失败并且重新开始计时。

这样做的好处一方面是在这么短时间内被打断的概率比较小,可以专心致志地投入工作;另外一个好处是,这样可以强制将一个比较困难的任务细化,不知不觉中就完成了。

当然更重要的事情是要合理规划好当天要完成的任务,以及给每个任务分配的时间片数量,当然,这是要靠使用这个技巧后根据经验的出来的。

感受

在用了几天之后,感觉番茄工作法真正的魅力在于使得自己找到了做事情的节奏,对于人来说,一个合适的节奏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这个方法可以让人一次只集中在一件事情上,避免了过多的分心。

总之,坚持一次一件事,坚持每天清晨的合理规划,坚持每天晚上的总结,并且每周来一次长时间的总结,番茄工作法确实是个很有效的方法。

链接

这个文章总结的不错:http://www.catisf.com/2011/07/pomodoro-technique/

番茄工作法原则:

  1. 25分钟的工作时间避免被打断,包括内部和外部因素。控制自己和快速响应外来事件。
  1. 完整的25分钟,开始了就要做下去,结束了就要停止。对于不够一个番茄时间的工作(比如5分钟就搞定了的)可以适当调整。
  2. 何时开始何时结束不重要,从该死的24小时里解放出来,关注使用的番茄时间数。
  3. 一个任务最多8个番茄数,多了就要打散任务,否则任务过大,动力不足;可以适当合并几个小任务成为大任务,以便整合番茄时间。

番茄工作法示例:

比如撰写本篇日志。我先在早上安排在todolist上:写篇关于番茄工作法的介绍文章,预估要2个番茄时间。
午休后,我开始撰写,并开启计时器。
25分钟过去,我列完了大纲,找到一些资料,并进行初步的撰写,期间想到了下午的宽带安装问题、猫、打了杯水,然后休息5分钟。
继续开启计时器,完成剩下的撰写工作。